发布日期:2013-10-29 00:00:00浏览次数:5151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规范诊疗提升中西部卒中防治水平
我国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据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为了规范我国卒中诊疗工作,降低卒中危害,2012年起,卫生部医政司领导卫生部质控中心对全国两百余家分中心,开展了脑卒中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监测、并指导专家撰写了“卫生部脑卒中诊疗规范和质量控制”(简称《规范》)。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同时利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近日,卫生部协同全国专家,正式发布了该《规范》。专家呼吁:我们应积极做好脑卒中规范诊疗工作,提升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包括县、区、乡基层)医师规范化治疗水平,让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更加标准化。
我国脑卒中现状堪忧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大国,现存脑卒中患者近700万,每年有250万人新发卒中,160万人死于卒中,其致残率高达75%。卒中复发率超过30%,5年内复发率达54%。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存在大量不规范的情况。如“十一五”期间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以后到医院的时间明显长于国外,脑卒中发生后两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应为100%,而我国实际水平不到9%,主要原因就是大众识别脑卒中和紧急处理方面的知识不足。
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卒中诊疗现状则更为严峻,中、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健康教育方面,经费、人员都存在着不足,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按卫生部注册的卫生机构统计,中、西部地区卫生机构只占全国的1/10,医生数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3,但中西部地区的慢性病患病人数却占到全国总患病数的2/3。
优化卒中临床治疗方案
基于我国卒中患病人群庞大、急剧增加的发病率和难以下降的死亡率,脑卒中诊疗规范和质量控制的推行可谓迫在眉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中武教授指出:“卒中单元和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卒中的重要方法。卒中单元是当前国际流行的脑血管病的一种最佳治疗模式,它并不是一种药物或手法,而是专门治疗卒中病人的病房管理系统,但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卒中单元依然亟待建设;我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率也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抗血小板治疗率在北美和欧洲为43.4%,而在中国仅有29.5%,降压治疗和降脂治疗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
鉴于卒中防治的不足的现状,《规范》推出了系列卒中优化治疗方案。孙中武教授介绍:方案将以卒中住院期间治疗为依托,向前延伸至卒中急救医疗服务,向后扩展至卒中二级预防和康复,预防和治疗并重;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关注患者的躯体和非躯体的功能障碍,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提出的卒中优化治疗方案内涵丰富,涉及患者教育、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康复、医生培训、医疗质量改进等等,方案的每一项内容的落实都会为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获益。
该规范立足于我国卒中防治现状,涵盖众多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指标,它将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还能帮助中西部地区临床医生以更简便、有效的方法管理卒中,提高中西部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缩减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卒中临床治疗水平方面的差距,综合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减少卒中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及危害。
继续强化中西部卒中预防意识
关注卒中临床治疗的同时,预防意识还急需提高。卒中发作后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损伤,而积极规避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孙中武教授强调:实践表明,卒中80%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所以医疗现状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更不可忽视卒中的早期预防。
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是目前花费最少、研究最广、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阿司匹林普遍使用率低下的现状,孙中武教授建议:心脑血管事件中高危患者建议每天坚持服用75-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孙中武教授建议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三道防线的预防:1、干预生活方式,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出现;2、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做好颈动脉筛查,以预防血栓的发生;3、若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3.10.29 转载)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