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免费注册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新闻宣传  > 热点新闻

《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答问

发布日期:2013-12-10 00:00:00浏览次数:5839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答问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目前,部分地区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跨区域业务协同。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全面建成,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能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远程医疗系统初具规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居民健康卡应用稳步推进,成为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覆盖13亿人口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日益健全,150余项标准和安全规范初步满足当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需求。对于提高卫生计生服务和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特别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亟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实施,加快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做了总体部署,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通过一系列涉及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宽带中国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规划和部署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原有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到十余省份进行调研,多次组织有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在保证原有卫生信息化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思路,制定形成《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原则、总体框架、重点任务以及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更加有效地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

 

二、如何理解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原则是“制度先行、统筹设计、强化应用、互联共享、业务协同”。制度先行是保障。随着人口健康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产生的人口健康信息数据量将会越来越大,需要参照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先行研究制订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人口健康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保障人口健康信息安全,保护居民隐私。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组成专家组,研究起草了《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正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统筹设计是前提。按照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规划要求,统筹卫生计生业务需求,做好顶层设计,保证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强化应用是关键。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互联共享是核心。以四级平台纵横连接共享三大数据库,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是目的。通过各项卫生计生业务协同,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服务于民,惠及于民,让群众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三、怎样理解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

 

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建设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六大业务应用纵横连接的枢纽,居民健康卡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联结介质,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关键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总体框架,最终建成全行业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体系,有效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

 

四、人口健康三大信息数据库之间是什么关系?

 

全员人口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相关信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等。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全员人口信息库,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信息,支撑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计划生育服务应用。

 

电子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份已建立全省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目前,全国已有37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共享。江苏、浙江、河南、重庆等6省份建立全省电子病历数据库。

 

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基础信息,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三大数据库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时动态更新,确保三大数据库个案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支撑业务协同。

 

五、各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是什么关系?

 

人口健康信息化要建设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卫生计生机构上下联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实时动态更新、整合共享,保证跨区域、跨业务领域业务协同。

 

地市、县级平台承载区域内多种卫生计生业务应用,是区域内各类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和枢纽,为省级平台提供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省级平台形成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索引库,对上是国家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平台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和综合决策的数据来源,对下调度省内各级平台,联通业务系统,满足跨区域业务协同需求。国家平台统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综合监督、计划生育、中医药管理、新农合和应急指挥等功能,形成多主题数据库,突出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支撑国家人口健康管理和决策。

 

目前,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重庆等10省份已建成省级信息平台,实现部分人口健康信息实时采集与共享交换,支持跨区域业务协同,服务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部分地市和县区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业务协同。

 

六、人口健康信息化重点业务应用涵盖了什么内容?

 

六大业务应用是满足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需求,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依托于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公共卫生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完善疾病防控、妇幼健康、综合监督、食品安全、血液管理、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统,实现分级管理,提高业务能力,推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计划生育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国家和省两级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应用,实现辖区内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医疗服务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加强以(中西医)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并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实现医院内和医院间信息共享,以远程医疗推进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医疗保障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加快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省级与国家级新农合系统对接,实现跨区域即时结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信息共享,提高新农合基金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率。目前,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河南、浙江、内蒙古、吉林、海南等9省份的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与国家新农合系统实现联通和信息共享,上海、安徽、江苏、河南四省份实现省内跨区域即时结报。

 

药品管理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支持基本药物监测和管理,支持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配送和使用管理,加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应用。

 

综合管理业务应用建设重点在于提高人口健康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能力,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撑科学决策和政策规划。

 

七、人口健康信息网络是什么概念?

 

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为骨干,多种通信网络为补充,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稳定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稳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推动各级平台、平台与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服务于全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目前,上海、天津等17个省份采取依托政务外网,租用电信、联通等虚拟专用网及独立建设等多种方式,建立了省级人口健康信息专用网络,为全国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八、如何理解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具有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金融功能,目的是逐步统一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新农合证等,方便居民预约挂号、疫苗接种、共享检查检验结果,方便居民获得连续、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于全人群生命全过程。

 

居民健康卡作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载体,对于改变人民群众的就医模式和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模式,构建便捷、连续、可查、互信、共享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提高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时效和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促进医疗卫生业务协同以及向健康服务业延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逐步解决看病就医问题、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卡的健康管理和便民惠民功能,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出台《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制订相关技术规范。目前,河南、内蒙古、辽宁、广东、江苏等15个省份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大型医院开展居民健康卡发放与应用工作。实现了多卡合一,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通,费用实时结算,动态记录和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满足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异地共享信息和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

 

九、人口健康信息标准是什么状况?

 

信息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信息共享交换和系统对接的前提。目前,已经建立了涵盖基础、数据、技术和管理等四大类150余项卫生计生信息标准规范,还有29项标准规范正在制修订过程中。随着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系统覆盖范围和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建立完善信息标准规范。同时,正在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促进规范应用,确保人口健康信息有效共享、系统互联互通。

 

十、人口健康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切实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做到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本级重要信息系统已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完成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且每年都开展等级测评及相关安全整改工作,做到动态安全。全国范围内重要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定级备案工作,各地区域信息平台以及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开展等级保护建设。

 

按照国家《电子签名法》和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以CA电子认证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身份真实可靠、业务数据完整可信、用户行为规范可控和责任明确的网络信任体系,确保业务安全有效运行。目前,全国已有22家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电子认证监管平台的符合性测试,遵循统一的证书格式标准、接口标准,实现全行业跨地域、跨信息系统的一证通用、互认互信。

 

在人口健康信息化中,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人口健康信息的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中医药机构等)为人口健康信息的责任单位,明确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对外提供,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的人口健康信息不得在境外存储,注重落实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妥善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十一、怎样理解人口健康信息化重点工程?

 

为加快构建人口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当前要扎实做好几项重点工程建设,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快速推进。

 

(一)关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与金人工程。

 

按照《“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点是统筹中医药管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新农合等业务,建设国家级信息平台,联通各省级平台,促进各地区域平台建设,统筹实现六大业务协同应用,共享三大数据库信息,实现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形成全行业实用、共享、安全的信息网络,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按照《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以出生登记信息和全员人口信息为主线,主要服务于计划生育工作,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应用。

 

总体上,以统筹推进两项工程为契机,统筹业务需求,加快国家和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软硬件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数据应用。

 

(二)关于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居民健康卡基础环境建设。继续坚持以大型医院和新农合参合农民、新生儿、职业病高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等四类人群为重点,发挥好人口信息库的作用,免费为群众制发卡。推动大型医院将居民健康卡作为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惠民的切入点,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以推进金融IC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为契机,促进金融IC卡加载健康应用(居民健康卡)。继续坚持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方便群众“一卡多用”。

 

(三)关于远程医疗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实施远程医疗信息惠民工程。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支持中西部地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目前已有800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服务可及性,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过建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云服务、视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探索创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完善远程医疗运营监管机制。

 

(四)关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范。

 

选择部分地市,示范推广上海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经验,依托居民健康卡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卡,以卫生计生协同服务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资源集约化、流程科学化、服务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新机制;促进区域内信息共享及医疗与公共卫生的业务协同,建立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构建以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绩效考核、政府补偿等内容的区域卫生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评估与考核能力和水平。

 

(五)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化。

分享到: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注册
用户名
单位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登录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