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警惕狂犬病 预防是关键

日期:2016-09-27 00:00:00 点击量: 1611 文章来源: 云南防艾微信

      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它是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于2007年正式设立。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一般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人,或舔了人的粘膜及破损的皮肤都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的传播。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热潮席卷城乡,而被狗咬伤者也逐年增多。自1997年起,我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其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症,然后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早瘫性狂犬病约占人类死亡病例总数的3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
并非只有被疯狗咬伤后才会得狂犬病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最主要的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某些啮齿类动物和翼手类动物。因此不仅仅被狗伤会得狂犬病,也并不是只有被咬伤才患狂犬病,被带毒动物抓伤或舔舐粘膜后也会造成感染。如小孩大便后,由家狗舔肛门,虽没有咬伤,但如果狗的唾液中含有病毒,可使小孩患狂犬病。但绝大多数狂犬病病例是被动物咬伤以后感染,因为抓伤和舔舐粘膜而感染的病例只占极少一部分。

 

        及时、规范的伤后处置能预防狂犬病发生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就无法救治,所以惟一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调查显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狗,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也达到17.8%。因此,一旦被狗、猫咬伤,应该在24小时内到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或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如不慎被动物咬伤,要立即用流动水全面冲洗,然后用碘酊、酒精棉球反复消毒。清洗完毕后,应立即到有条件接种的疾病控制中心接种狂犬疫苗,越早越好。一般应尽量避免对伤口进行缝合或包扎,如果伤口较大较深必须缝合,最好在疫苗接种的同时给予特异性抗狂犬病毒血清。

      总之,一旦被犬等动物咬伤,必须立即处理好伤口,及时注射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应用这三重保险,才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怎样保护自己、避免被狗咬伤?首先,不要招惹动物,尽量避开疯狗。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向狗扔棍子或石子。不要接近那些拴着的狗和栅栏后面的狗。不要快速地跑近或靠近狗。狗受到惊吓或感到恐慌时会咬人。

如果遇到疯狗追赶,最好不要突然转身跑开,不要直接瞪视狗的眼睛,事实证明静止不动或放缓动作可以减少被狗攻击的可能。眼睛盯住地面,然后缓慢向后移动,逐渐离开。如果遇到疯狗攻击,则要将身体蜷起,保护头面部。
        此外,倡导居民文明养犬,严格按照犬只防疫规定,及时到防疫部门为犬只进行免疫检查、注射疫苗,领取免疫证和免疫牌。


来源:云南防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