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
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考虑和以往一些负面报道的影响,大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极为关注。为吸引眼球,确实有一些以宣传食品安全为噱头的媒体将一些本不属于或者没有健康风险的现象渲染成了食品安全事件,无中生有或者将事实夸大的假象造成不时出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较为突出的包括蜂蜜掺入果糖的掺假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食品中发现的新成分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使得以往越来越多人们不熟悉或者传统检测技术检测不出来的物质被发现和被检测出来,以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例,以往只能检测该物质本身,采用高分辨仪器后能够检测出其有害衍生物等。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凡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统称食源性疾病。有害物质包括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等。食品工业的规模化进程、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和快速性、农场生产模式的转型、饮食习惯的变化,甚至国内和国际旅游人群的增加都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扩散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在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到3.6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加令人忧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病例达15亿例次,造成约300万个儿童伤亡,其中,70%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所致。
为什么食源性疾病在我国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呢?
我国每年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600~800起,发病2万~3万人,死亡200~300人,而这仅是实际发病人数的“冰山一角”。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高达95%以上。近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试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两亿多人次罹患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我国历次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也足够令人触目惊心,如1988年,上海因食用毛蚶暴发的甲肝疫情导致35万人感染;2000年,江苏、河南等省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品的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因此失去生命;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造成全国成千上万的婴幼儿罹患沁尿系统疾病;2013年,四川映山学校又因为食源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疫情导致300余名学生患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之多,对社会、经济、健康造成的危害之大,称之为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是世界公认的。
在这个夏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呢?
夏季防止病从口入,首先,做好家庭消毒,这个要落实到日常行动当中。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具体操作时,许多家庭仍不能切中要害,遗留疾病隐患。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其次,彻底加热食品,要牢记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度以上。第三,从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夏季在室温下存放不应该超过4个小时。第四,存食品最好的保护方法还是将食品储藏于密闭容器里,防止受到污染。还要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经过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一旦接触生食品就可能被污染。
我们常见的食物中毒都有哪些?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而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毒动植物中以毒蘑菇中毒最为常见。由于毒蘑菇不可能百分百靠肉眼识别,因此,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每年夏秋季节常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豆角中毒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学校、工地食堂这样的“大锅饭”场所,由于翻炒不均匀,导致豆角中的皂苷、植物凝集素没有破坏完全,引起急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也时有发生,一些家庭自制的爆腌腌菜也容易导致中毒。还有些很常见的食材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比如新鲜黄花菜里面的秋水仙碱,发芽的马铃薯里面的龙葵素也能引起中毒,所以土豆发了芽就不要吃。未煮透的豆浆也是因为植物凝集素的缘故可以造成中毒,但是现在家里用的豆浆机都具备反复煮沸的功能,完全可以放心。
云南人祖祖辈辈都爱吃菌子,挑选菌子该注意点什么?
在市场上可食用的野生菌主要有:牛肝菌、松茸、羊肚菌、鸡枞、干巴菌、青头菌。这些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磷、钾、钠、镁、铁、锌、硒等矿物质。松茸含有松茸醇,具有超强抗基因突变能力和强抗癌作用。松茸还可以降低血糖。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挑选食用菌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买曾吃过并已证明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菌不要买;
2.
3.
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4.
5.
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6.
7.
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8.
如果不幸发生食物中毒,在家里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若不能及时就医,在家里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是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稿件来源: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与云南新闻广播合作的《健康生活》栏目,讲座嘉宾: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 刘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