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毒品与云南早期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日期:2018-11-14 00:00:00 点击量: 7007 文章来源: 作者:熊世杰

      1990年,早春三月。我随原国家卫生部防疫司司长齐小秋一道,赴德宏州瑞丽考察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汽车行驶在瑞丽江畔。
        放眼望去,江水平缓,清波涟涟,旷野茫茫,水天一色。此时,我心里不由暗自纳闷:这么朴实丰饶的土地,怎么会有艾滋病病毒传播呢?
弄岛镇位于瑞丽市的西南面,距离不到30公里,它的对面就是缅甸的南坎,中间就是这条美丽的河流。
        考察活动在镇上的一间会议室内开始。说是会议室,其实就是当年那种旧式平房,砖木结构,外面是用竹子围成的小院。
        听完当地领导和同行的情况汇报以后,我是生平第一次见到毒品海洛因,也就那么一小小包样品。和普通面粉一样,白色的,也没什么气味。然而,就是这么看似普通的白色粉末,竟然来自绽放着美丽之花的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经过加工提炼后,成为将吸毒者送往绝途的利器,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毒品。也正是为了使用毒品,通过共用注射器的方式,构成了云南早期发现14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传播途径。

(小问答)
什么是毒品?毒品有什么危害,和艾滋病有什么关系?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它们可分为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两大类。其中,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流行较早的毒品;合成毒品主要指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和氯胺酮(“K”粉)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所有的毒品都具有成瘾性,使用后会导致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损伤,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共用注射器使用毒品,是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