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养生”(二)

日期:2015-12-23 00:00:00 点击量: 6418 文章来源: 健康彩云南微信

正确认识“养生”(二)
健康彩云南 2015-12-23

四、如何认识养生与保健品关系?
说起养生,立刻会和保健品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与保健品有过接触,但什么是保健品?它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保健品?根据我国2005年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即人们常说的保健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客观地说,某些经过保健部门验证的保健品对人体健康的促进具有一定效果,如膳食纤维适量补充,可以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结肠癌等;深海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止大脑功能衰退,有降血脂的作用;蜂胶里面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血管功能,降低血压等。

在养生中,如何对待千百种保健品?一是明确保健品不是保健必需品,只要采取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起居,就是很好的保健品;二是要弄清保健品的“身份”,即你所购买的保健品是否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千万不要盲目服用;三是保健品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对症使用;四是保健品还包括对保健器械的使用,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五、养生案例
名医马光亚,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研究所所长。马老年逾九旬,依然头脑清晰,文思敏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皱纹不生。马老善于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

一是立德养心,从容豁达。马老自称“从容老人”,生性乐观,相会洒脱。马老认为老年时期的养生首重养心,在性格修养上应保持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为人处世要从容达观、大度,凡事要宽宏以待,冷静思考,泰然处之,顺其自然,如此才心静神安,五脏六腑气机协调,精气充实。马老虽年高,仍坚持行医,他常说:“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应思利及人。”二是坚持散步,按摩导引。三是不妄服补药。四是寄情书画,陶冶性情。马老将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药物养生科学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侠之大者”金庸。原名査良镛,1924年生,有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得到“侠之大者”称号,但先生的个人经历并不顺利,他有三次婚姻,前两次失败,53岁时,大儿子查传侠自缢身亡。72岁时,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金庸先生虽人生坎坷,但心境淡然,对学问追求不懈,始终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80岁时,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到剑桥大学当学生,他说:念书的人生最快乐的事情。金庸72岁手术后,坚持每天散步50分钟,或在家中骑健身自行车半小时,每天喝绿茶。金庸博学多才。历史、政治、古代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儒道佛学等无所不包。

季羡林,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2009年98岁逝世。
有人说,季老是反对锻炼的。对此季老说,“我没有时间去探索养生、长寿之道,也从不刻意去追求锻炼。我并不是反对锻炼,而是反对“锻炼主义”。我的做法是讲究哲学的: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如果非要我讲出养生秘诀不可的话,就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在饮食上,季老从不挑肥拣瘦,有什么吃什么,对物质生活淡泊。精神上十分达观。他说,“我一生坎坷,有时甚至是非人待遇,如果不是思想达观,很难想象活到今天。”季老认为,人的一切都要合乎自然变化,顺其自然,不大悲大喜,不多虑,最重要的是多做点事。人进入老年老境,是逐渐感觉到的,从积极方面讲,它能提醒你,一个人的岁月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做完,做好,免得时辰一到,后悔莫及……。季老博大胸怀,置生死于度外,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六、养生误区
(一)刻意养生。所谓刻意,就是专注、专心研究养生并具体实施。为什么刻意?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成为普遍的需求;二是人的本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几乎任何人都希望长命百岁。两千年前的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带一千童男童女出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只活到50多岁就病死在巡游途中。我国古代许多皇帝为了长生不老,服仙丹,结果也是因铅中毒而亡。现代人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经济宽裕,追求健康长寿理所当然。但养生的学问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势必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有的人以为养生就是要吃大鱼大肉,大把服药,娱乐至极;有的人有病不去医院,只吃各种保健品,结果也是适得其反;有的人研究每天要吃多少克维生素,补充多少钙才能有益而苦恼……。这些都与我国传统的养生观念背道而驰。

(二)养生被“戏说”、“娱乐化”。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养生“大师”,养生怪论迭出,什么面相能诊病,手纹诊病;什么绿豆、泥鳅、茄子成了养生的主角;什么吸烟不是得肺癌的原因,酸奶中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等等。这些怪论的流传,与某些媒体、养生图书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人命关天,健康无价,“戏说”健康把养生“娱乐化”就是亵渎生命,我们要坚决反对,也要提高警惕,更不能随声附和,甚至陷入邪说的圈套。

(三)媒体误导和名人效应。据10月18日《新华网》载:“近年来,电视台的部分养生节目助推了社会养生乱象,节目多采用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的方式传播所谓养生知识,然后穿插各式各样的产品介绍。不少节目由社会公司制作,投放的多个电视频道。一些消费者收看节目后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被”洗脑“后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养生节目忽悠术有三部曲:主讲人先普及疾病知识,语言形象生动,引起观众兴趣;然后“不经意”间提到某种产品神奇疗效;最后有现场观众讲述产品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许多电视养生节目都是由一些影视界明星当主讲人,使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三令五申不准名人担任电视养生节目的主持人,但仍有一些名人为了钱财顶风而上,值得我们警惕。

(四)养生“与我无关”论。社会上有不少人,虽然也有文化,还有的生活在温饱线上下的普通老百姓,对养生并不关心,主要是缺乏一般健康卫生知识,有的已经是高血压几年了,有的患糖尿病五六年了,也听之任之,对养生并不关心,他们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什么养生,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我这么忙,哪有时间养生。
七、养生知识要点
养生保健是中国数千年传承的宝贵财富,是健康长寿的必须。

养生保健有很强的科学性,绝不能“戏说”和“娱乐化”。

受众者要警惕被各种媒体的忽悠和误导。

养生方法千百种,首先是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在此基础上,离不开饮食、运动、情绪、生活方式等内容;养生还需因人而异,坚持不断,才能收到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养生,它是一个调节人体的系统工程。养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养生计划,付诸实施,不仅仅是吃喝的问题。

中医养生以顺为养,五谷为养,五菜为充;将“养生”与“摄生”(如何使外患不入而保身延年)相结合;要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做到药食同源。老年人追求延年益寿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走科学养生之路,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作者:伍法同(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原副所长,副主任医师;《云南老年报》医疗保健顾问,200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老龄委举办的全国健康老人电视大奖赛获铜奖,著有养生保健文章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