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养生”(一)

日期:2015-12-18 00:00:00 点击量: 6450 文章来源: 伍法同

正确认识“养生”(一)
健康彩云南 2015-12-18

一、为什么提出养生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中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6岁,追求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但有许多老年人在追求健康长寿和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主要是疾病的干扰,据2014年7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介绍:“中国正面临巨大的慢性病风险。

目前,全球约有63%的人死于慢性病;但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80%。中国每1000个死亡的人中,有800多人死于心血管、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表示:“科技在发展,我们的健康却在倒退,不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忍受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中度过晚年,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再就是在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上有偏差,主要是对疾病预防和如何正确的养生保健缺乏正确的指导,致使一些追求健康长寿者事与愿违,或损害健康或人财两空,失去了养生保健的本来愿望。因此,十分必要对有关怎样进行正确养生保健提出一些建议,使您在养生保健的实践中有所帮助和受益。
二、什么是养生?
所谓“养”,即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整个中医学就是一部大养生学。两千年前的《吕氏春秋》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即提高生命力的根本性规律,它有别于现代治疗疾病的医学。

公元610年,隋大业年间,太医令曹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集中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原和病候,但书中没有药方,只列养生方、导引法213种。按《黄帝内经》认为,所谓“养生”,简单地讲就是如何使内疾不生而身健寿长。所谓“摄生”就是如何使外患不入而保身延年。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同万物一道生发收藏,否则就会摧残本元,毁坏身体。而狭义的养生学是指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提高自康复能力的学问。

公元前5世纪,人天合一整体观的形成标志着养生概念的成熟。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组织编写的《淮南鸿烈》,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古称“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是生命的主宰;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使者,即信息。“一失位,三者俱伤也”。第一要“将养其神”;第二要“和弱其气”;第三要“平移其形”。养生养什么?首先是要养神、养心,或者说养性。其次才是养行——具体的养生方法和手段,如食疗、药膳等。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认为,养生须先辨清个人的“体质”。

王琦教授将人体体质类型分为9种:
平和体质——健康;
气虚体质——气短,能量低弱;
阴虚体质——缺水;
阳虚体质——怕冷;
痰湿体质——体胖;
湿热体质——长痘;
气郁体质——郁闷;
血瘀体质——长癍,血脉不流畅;
特禀体质——过敏。
王琦教授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才能收到养生的效果。

其实,养生学在国外早有至理名言。19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健康、养生有道,非医学的规律所能尽。一个人对自己的体察,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切合自然之道,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养生的理念和思想也须渗透在具体的生活方式之上,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

养生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范围很广。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的小疾小恙状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的病态,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而“治未病”就是针对以上三种状态,其作用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以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和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气、神都各有两重意义:广义的精包括血、津、液等,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称“脏腑之精”;狭义的精,是指具有生长发育及生殖能力物质,称为“生殖之精”,二者相互滋生、促进。“气”的两重含义,一指脏腑生理功能,如脏腑、经脉之气,可从调控人体功能。

“神”的两重功能,广义是指人体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古人认为怎样才能保养精、气、神?总结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的要诀。精、气、神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综合活动的结果。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的原因。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以“三宝“以养“三寡”是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力旺盛的重要途径,是养生的秘诀,重视保养精、气、神是健康长寿的诀窍。

国际卫生组织早在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原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医疗服务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这些论述,对今天我们提出的“治未病”养生观念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养生?
当前,许多人热衷养生已成为常态,但如何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养生,有哪些养生方法,也许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或者自作主张,或者跟着感觉走,或者人云亦云,结果在养生的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养生有哪些类型呢?

如果简单地分类有:

术养——即利用针灸、气功、按摩、心里等技术达到养生的目的;

食养——合理饮食、药膳或药食两用形成的保健食品,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药养——利用中药调制的保健药、治疗药和药膳、以及药食两用的品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心养——调整人的情绪、情操甚至性格养生,讲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何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运动养生——“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的、最有内涵和价值的话语。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慢跑、快走、游泳、球类、体操、跳舞、太极拳等等,通过适当的运动,达到养生保健祛病的目的;

休闲、娱乐、旅游养生——从休闲的角度来说,往往与娱乐、旅游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伍法同(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原副所长,副主任医师;《云南老年报》医疗保健顾问,200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老龄委举办的全国健康老人电视大奖赛获铜奖,著有养生保健文章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