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儿眼底病 守护宝宝的光明

日期:2020-07-01 00:00:00来源:本站点击量: 3049

20200701《健康生活》张利伟 关注小儿眼底病 守护宝宝的光明(294期)

             主持人:梓云
微信推送别忘了 台头标注——云南省人口与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片头—— 
***与健康手拉手,听专家说健康!听众朋友好,这里是由云南省人口与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协助播出的,纯公益养生节目《健康生活》,本节目由云南新闻广播为您制作播出,我是主播梓云。今天是节目播出的第(294)期。我们节目的直播时间是每周三的下午1点半,重播时间是明天早上9点半以及周天早上的9点半和中午的1点半。喜爱养生、关注健康的朋友们,请您锁定云南新闻广播调频105.8兆赫,中波576千赫,为健康加油!

首先走进名医档案,我们请出今天的专家!

——名医档案——

【张利伟,云南省红会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卫生高层次医学后备人才。目前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眼科学分会委员,《眼科学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青年编委、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基金2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

梓云:张博士您好!欢迎您做客“健康生活”!

张利伟主持人好!收听我们“健康生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利伟,目前就职于云南省红会医院眼科。

梓云:欢迎您张博士!眼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眼健康工作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呼吁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在这期《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专门邀请到了红会医院的眼科专家,请他跟我们大家说说怎样“守护宝宝的光明”。

张利伟:好的梓云,要想守护眼睛的光明,我们现了解一个词“眼底”这是一个近代医学称谓。底(fundus),在医学上,是一个解剖术语,指一个有开口的通过瞳孔能看到的眼内部分,即眼球的内部衬里,包括视网膜、视盘和黄斑。由于视网膜的透明性,这个术语也包括Bruch膜和脉络膜。眼底是人体唯一可直接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地方,医生通过拍摄眼底图像并诊断,不仅能发现眼睛的疾病,还可以揪出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梓云:哦,眼底就是我们眼球内后部的组织,患了眼底病不仅会影响视力的功能,严重者还可能失明,所以眼底健康与否关系着我们视力的好坏啊。那请张博士跟我们首先说说什么是小儿眼底病?

张利伟: 好的梓云,要说眼底病首先需要从什么是视网膜说起。视网膜是眼球的神经感光细胞所在处,如果将眼球比做照相机,那么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因为视网膜位于眼球底部,因此视网膜疾病也叫眼底病。眼底病按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成人眼底病和小儿眼底病。一般可以认为新生儿和小于18岁患者的眼底病变都属于小儿眼底病。

梓云: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在和外界进行交流时,85%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小儿眼底病对视力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张利伟:嗯,小儿眼底病对视力影响很大,视力不好不光对孩子、对家庭及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孩子而言,孩子视力差会影响生活、学习、工作、交友等;对家长而言,增加照顾孩子的付出,增加治疗的花费;对社会而言,孩子的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这些视力差的孩子长大成年后肯定是由社会机构来照顾,这对社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梓云:那张博士小儿眼底病和成人眼底病都有哪些区别?

张利伟:好的,小儿眼底病覆盖了部分的成人眼底病,但两者也有显著的区别。成人眼底病受到全身疾病和年龄影响较大,常见病是退行性眼底病变和全身病的并发眼部病变。而小儿眼部情况较为复杂,出生时小儿眼球并未完全发育好,到12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全。出生时视网膜周边结构与功能基本发育完全,但黄斑区发育不成熟,无精细功能。到4岁时黄斑才发育完全,主要是黄斑的色素改变、反光出现、视锥视杆细胞分化,精细视功能的建立。因此,小儿眼底病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领域,它有特殊的处理方法和原则,不能简单照搬成人眼底病的处理方法

梓云:在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眼底病有哪些分类?请您在这儿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张利伟:好的梓云。小儿眼底病可简单分为会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和不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疾病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Coats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弓蛔虫病、小儿眼外伤等;不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黑矇、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先天性静止性夜盲、脉络膜缺损、代谢性视网膜疾病以及各种视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网脱的小儿眼底病可以通过药物、激光和手术等方法进行,而不引起网脱的小儿眼底病目前大多数无有效治疗方法。

梓云:据我了解小儿眼底病主要指的是小儿的视网膜疾病,黄斑部的疾病或者视神经的疾病,目前小儿眼底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知道很多的眼底病早期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特别是一些孩子,更不容易发现,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尽早治疗。那张博士,小儿眼底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请您跟我们家长朋友介绍一下。

张利伟:好的梓云,小儿眼底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白瞳症。小孩由于其不能自我表达的特点,往往会有诊断不及时、延误病情的可能。常见的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小儿眼底病由于不能被及时发现,等病情严重引起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混浊时才被发现,此时的临床表现时白色瞳孔,我们也叫做白瞳症。发生白瞳症表明患儿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预后不佳。

梓云:不同年龄小儿眼底病发病的情况会有不同吗?

张利伟: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种类的常见小儿眼底病。比如,发生年龄最早的时在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儿童常见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往后常见的时视网膜母细胞瘤,常常发生在出生后,被自然发现时常见的岁数是1岁左右。再大一点的孩子常见的疾病是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到6岁后常见的是Coats病。

梓云:张博士,根据您的诊断经验小儿眼底病在诊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利伟: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但限制诊治的最大问题时小儿眼底病不能被及时发现,常常是因为出现了白瞳症、斜视、视力检查不佳才被发现,此时视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差,常造成终身的视力残疾。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了吗?也不是!目前我们可以通过新生儿眼底照相来检查宝宝的眼底,这个方法无损伤、操作快、费用低。新生儿中眼部有异常的概率是10%左右,通过在所有出生小孩中做普筛,力争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意义重大。我们曾在新生儿的普筛中发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但幸运的是患者被发现的较及时,病变较小,靠周边视网膜。通过激光光凝、定期复查,患者目前保留了较好视力,和正常孩子无异。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如果不是被早期发现并治疗,那么等待他的将是视功能的丧失,多次反复的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最后有可能需要摘除眼球,严重时危及生命。

梓云:通过张利伟博士的介绍,我们知道通过新生儿眼底检查,让家长清楚明白宝宝出生时的眼底情况,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小儿眼底病,是小儿眼底病诊治中最重要的环节

 ——微信片花——

&——&听众朋友,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早发的状况,我国将近视防控纳入国家战略,多部门综合施策,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在这期《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红会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张利伟,在节目中正在给我们介绍—— “关注小儿眼底病 守护宝宝的光明”。想咨询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了交流机会啊,赶快把问题发送到“紫云和你聊健康”这个微信公众平台上来,(微信平台的紫云是紫色的紫,云是云南的云)关注健康、热爱生活 尽在云南新闻广播的健康生活,我是梓云,请您锁定收听!

——参与——

一段片花过后,欢迎回来,在节目的下半段请专家来回答一下大家的提问。

问题1:发问题到紫云和你聊健康的海之蓝问:“常见的小儿眼底病有哪些

张利伟:小儿眼底病最常见的几个疾病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

问题2:云淡风轻问:“我一直在收听你们的节目,想请问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张利伟: 你好云淡风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围产医学进步伴发的一个现代病。它主要发生在早产、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出生胎龄小于27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有50%以上会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我们可以想像,在三四十年前,这些早产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是很难存活的。但是现在,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可以存活。我们曾遇到出生胎龄24周,1000g的新生儿存活下来。当然,这些存活下来的新生儿很多需要吸氧维持生命。而吸氧会抑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在脱离吸氧后造成新生儿视网膜的缺氧。缺氧诱导新生血管的产生,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结构不同,会产生渗漏、出血。最终出血机化,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时引起失明。

问题3:微信平台的小海藻提问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害这么大,有没有好的防治方法吗?”

张利伟: 你好小海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果很严重,但它是可避免致盲的眼病,通过科学合理的观察和治疗往往治疗结局不错。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掌握了它的发病机制和规律,也制定了一系列诊治指南。我国2014年出台了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指南明确提出了出生胎龄小于27周,体重低于2000g新生儿应进行眼底筛查。遵照这一指南,如果符合条件的新生儿都能进行眼底筛查,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指南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了分级,提出了针对不同程度的病变的诊治策略等。

问题4:微信平台的朵朵问:“小儿眼底病是不是很多是遗传性疾病?”

张利伟: 朵朵你好!小儿眼底病有很多都是遗传性疾病。像刚才我们说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就是一个典型的遗传病,该病有家族聚集倾向,目前常见的明确致病基因有4个。另外像我们前面介绍的不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小儿视网膜疾病很多都是遗传性疾病,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黑矇、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先天性静止性夜盲、视网膜劈裂、无脉络膜症等。

问题5:安哥拉问:“专家好,梓云好!我听说基因诊断可以尽早发现小儿眼底病,那请问基因诊断的意义在哪里?”

张利伟: (简略)你好安哥拉,目前已有300多个导致眼底疾病的基因被发现。具有遗传特点的眼底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包括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黑矇、视网膜劈裂等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结合临床特征确定疾病诊断。除了确定诊断外,基因诊断还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后,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结果提供遗传咨询。比如说,患者父母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兄弟姐妹会有病吗?孩子的孩子以后会得这个病吗?再要孩子还会得这个病吗?如何避免以后的孩子得这个病?这些问题都可以结合患者的基因特征进行解答。第二,基因检测的另一个意义是帮助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强调一个早字,某些视网膜遗传病如果没有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造成视细胞的死亡,对基因治疗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已经开展了一些单基因异常的疾病的基因治疗,比如先天性黑矇、青少年黄斑变性、雷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劈裂等。

梓云:时间的关系,我们的问题就先回答到这儿,请问张博士,小儿眼底病在治疗上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张利伟:梓云,目前小儿眼底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激光治疗、抗新生血管治疗、手术治疗。未来可能会较多运用到临床的治疗手段是基因治疗。

梓云: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帮助早期发现小儿眼底病?

张利伟:(简略)确实,目前虽然在小儿眼底病的防治中我们有了眼底照相这一得力助手,但也并不是我们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我们虽然主张所有新生儿都进行眼底检查,但出生后的第一次检查只能说明当次检查有无异常,而有一些小儿眼底病并不是在出生时就有,它的发病有一个过程。很多家长在第一次检查无异常后就放松了思想,到发现明显异常时已经病情较重了,因此我们家长确实需要知道一些早期发现小儿眼底病的简易方法。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第一,观察光照反应:检查者将手电灯快速移至婴儿眼前照亮瞳孔区,重复多次,两眼分别进行。婴儿出现反射性闭目动 作为正常;第二,瞬目反射:受检者取顺光方向,检查者以手或大 物体在受检者眼前快速移动,不接触到受检者。婴儿立刻出 现反射性防御性的眨眼动作为正常。如3月龄未能完成,6月 龄继续此项检查。第三,红球试验:用直径5cm左右色彩鲜艳的红球在婴儿 眼前20~33cm距离缓慢移动,可以重复检查2~3次。婴儿出 现短暂寻找或追随注视红球的表现为正常。如3月龄未能完 成,6月龄继续此项检查。第四,眼位检查:将手电灯放至 儿童眼正前方33cm处,吸引儿童注视光源;用遮眼板分别遮 盖儿童的左、右眼,观察眼球有无水平或上下的移动。正常 儿童两眼注视光源时,瞳孔中心各有一反光点,分别遮盖左、右眼时没有明显的眼球移动。第五,眼球运动:自儿童正前方,分别向上、下、左、右 慢速移动手电灯。正常儿童两眼注视光源时,两眼能够同时 同方向平稳移动,反光点保持在两眼瞳孔中央。视物行为观察:询问家长儿童在视物时是否有异常的行为表现,例如不会与家人对视或对外界反应差,对前方 障碍避让迟缓,暗处行走困难,视物明显歪头或距离近,畏光或眯眼、眼球震颤等。总之,孩子如果出现瞳孔区发白、眼位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 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而且,儿童应当定期接受眼病筛查和视力评估,这一点也是小儿眼底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

 ——片花——

梓云:听众朋友,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镜,需要给予它足够的关爱,养成定期眼科检查的习惯,防微杜渐。这期节目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张利伟博士的分享!

张利伟: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健康生活”节目组的邀请,节目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红会医院作为云南省眼科医院,目前开展了新生儿的眼底筛查,对有异常的患者开展了激光、药物及手术治疗。对患者及家人开展了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前来就诊。

主持人:感谢您!也感谢朋友们的收听和参与,最后我来预告一下下期“健康生活”节目的话题内容。

【下期节目预告】:听众朋友,在下周三的节目中我们将请到——省妇幼保健院的口腔科专家唐红萍,她要跟我们聊聊“儿童龋病预防”,请朋友们继续关注7月8日的《健康生活》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