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起搏伴你走人生

日期:2018-02-21 00:00:00来源:本站点击量: 4573

关于心脏起搏器,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心脏起搏是救治心脏疾病的高新技术,伴随医学科学进步和中国经济实力提升,获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期《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请到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郭涛。请他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为什么能救治心脏病?哪些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起搏伴你走人生

郭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管委会兼心律失常中心执行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血管内科38年,担任云南省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和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干部保健专家。
获得国务院津贴和“中国医师奖”的“省高校名师”和“云岭名医”。
专业特长: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
心脏串连着主动脉和腔静脉,是肌肉包裹成的空腔脏器,只有拳头那么大,重量不足1公斤,正常心肌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化学梯度周期变化会引发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每完成一轮收缩和舒张被比喻为发生1次心跳,可推送和收纳大约50ml血液,不论清醒还是入睡,健康人的心脏平均以每分钟70次的频率跳动,每天大约10万次心跳可推送重达5吨的血液在身体里循环,保障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心跳不止才能生命不息。许多严重的心脏疾病会造成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停顿15秒以上就会引发抽搐昏迷,停顿3分钟以上就会导致死亡,与死神抗争必须“争分夺秒”恢复和维持患者的心跳。人工心脏起搏就是现代医学最成功的典范和救治危重心脏病患者最有效的高新技术之一!

起搏器为什么能救治心脏病?
心脏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体外遥控仪组成。外形如电子手表的起搏器有钛合金外壳,里面是高容量锂电池和超大规模微功耗集成电路。起搏电极导线柔软而细长,可以在起搏器与心肌之间传递电信号,体外遥控仪则用于接收或发送编码磁脉冲,体外检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和调整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借助植入人体的电治疗装置通过起搏导线电极向患者的心肌施加微弱的电刺激→仿真心肌固有的电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调控心跳频率和保证泵血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这就是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由电剌激装置、传感装置、缩微电脑和高能电池组成的智能起搏器,已经能够摸似医生的思维随机应变,纠正各种复杂心律失常。

把起搏器放进患者的心脏是个大手术,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很危险吗?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实施心脏起搏必须全麻、开胸、气管插管、将起搏电极缝合固定在心脏的表面,需要多名训练有素的心外科医师合作完成,风险高、难度大、耗时长、恢复慢,很难推广普及。经过起搏系统改进和植入技术革新,现在的起搏手术已简便、微创、安全、快捷。整个手术耗时不足1小时。

安装在患者体内的永久心脏起搏器能工作一辈子吗?

通常不能。与工作寿命仅能以天数计算的临时起搏系统比较,埋入体内工作寿命以年数计算的永久起搏系统依靠埋入体内的电池供电,虽然已有超过10年的工作寿命,但在患者的实际生存期内往往因电池耗竭或电路故障需要1次或多次更换起搏器。

以前有个例子:40岁的瑞典患者拉尔森因心跳太慢反复昏厥,1958年植入人类首台永久起搏器后,因为起搏器的工作寿命从不足3月到超过10年逐步增加,一生更换过22次起搏器,86岁才因癌症去世。
患者更换起搏器与初次植入起搏器都要接受同样的手术吗?
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更加微创和简单、安全。医师只需局麻下切开埋植起搏器的胸壁皮肤,取出旧起搏器,将旧起搏器与起搏导线的连接松开,将原起搏导线与新起搏器连接紧固后一并埋入原来的胸壁皮肤囊袋内,分层缝合并包扎伤口,耗时不足半小时。

刚刚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头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起搏器埋植侧的上肢,避免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埋植部位的胸壁。出行在外,过安检时向安保人员出示《起搏随身卡》,可避免X线干扰起搏系统。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前向医师出示《起搏随身卡》,确保医师正确评估检查风险。
避免近距离接触工作生活环境中遇到的强电磁干扰源。
学会每天数1次脉搏,发现心跳异常立即复诊,根据医生要求定期到指定医院复查起搏器工作情况和疾病变化情况。
突感不适立即就近就医,并告诉医生你是心脏起搏器携带者。
在到达起搏器预期工作寿命前半年请专科医师评估起搏器更换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