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焦虑 好好说话(360期)

日期:2021-10-06 00:00:00来源:本站点击量: 2268

【健康生活】   疏导焦虑 好好说话

【前言】——国家卫健委在近期明确我国202110月世界卫生日宣教活动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要求各地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我们《健康生活》栏目近期也收到了许多听众的反馈,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许多家长,都询问如何处理好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期我们请到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尚云老师跟我们谈谈——怎样疏导焦虑 好好说话。

 

 

【名医档案】——尚云 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健康云南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专家组成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学、科研已20余年,擅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主持人:怎样疏导孩子的焦虑情绪?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尚云:青少年心理问题现在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面临的困境也很大。后疫情时代的社交隔离、不确定性给心理问题也带来了独特的底色,大家的感受就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病征也越来越特殊。而且,还有许多现实问题: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误解深。特别是歧视和不认同,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有许多误区。各项配套政策的鸿沟宽。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够清晰,内容的细致性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心理服务的能力弱。都与人们对心理服务需求的井喷状态不相适应。

所以,国家在世界卫生日这个节点,积极开展心理知识的宣讲,提升心理健康素质,非常必要。

主持人:近十年来,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神秘”的、“非常态”的和“回避不谈”的,转变为大规模讨论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特别是青少年,已经在寻求个体感受的改善和提升。针对他们,又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疏导呢?

尚云:这个问题要讨论下目前国民的心理健康现状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18-25岁的个体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年龄段。而18-34岁的青年,焦虑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自杀意念有所上升。东部与东北地区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高风险检出率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 青年群体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强的需求,学历越高,需求越高。拥有多子女的调查对象对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需求率就越高。

但是,对于心理服务,一些求助者仍然还抱着一次咨询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期待,还有在接受心理服务中途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的情况也所见不鲜。还有,极个别的咨询对象在接受服务时还有错误将克制情绪理解为忽视问题,自行进入心理内耗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也有的家长和孩子简单地把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割裂开来,用非黑即白的认知来认识药物和心理咨询的作用,延误了康复的时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主持人目前,我国青少年在沟通障碍方面处在哪种情况居多呢?

尚云:目前,我们遇到的青少年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孩子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拖拉,注意力无法集中,但是在玩的时候精神百倍;二是青春期的亲子沟通障碍。家长反应孩子不好沟通,一言不合,要么就淌眼抹泪,要么就摔东西,发脾气;三是在学业关键期,孩子恋爱了;四是一旦有点生活、学业的变化,孩子就适应不了,选择了过激的行为;五是孩子们说家长不理解自己的痛苦,时常给予自己过多的压力。

而家长,觉得自己更委屈,自己百般努力,为了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苦口婆心地劝说,全力以赴地付出,孩子不仅不理解,反而说到这个话题就像点了火药桶。不仅仅是“事倍功半”,还像是加深了亲子间的矛盾。

所以,必须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

主持人:我们家长应如何认识自己的不足?好好沟通呢?

尚云:首先,家长们首先要去理解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在青少年阶段,大脑的额叶发育还不充分,所以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足的,容易被新鲜刺激吸引,也容易被令人兴奋的、可以及时满足的事物所吸引;看问题也很容易以点带面,有片面性。如果学习任务或者发展任务超出了孩子所承受的阈限,就会影响他的睡眠、饮食,继而会产生焦虑、抑郁和睡眠紊乱等问题。

其次,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要去认识和定位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探索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实现个体的分离,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要去承担社会的角色,给自己的人生去界定底色和目标,从一个宝宝变成一个大人。如果父母的干预过于多,过密和过强,自我成长就会越难。

    第三,青少年阶段,青少年与环境的联结变得更为重要。环境因素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适应良好的话,就会发展出新的支持系统,适应不好的话,就会带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家长要重视给予孩子足够的指导和关爱,不要人为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障碍。

   所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问题”不是唯一的理解。

主持人:家长在理解了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之后,要怎么配合呢?

尚云:首先是在积极学习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去理解孩子。也就是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其次,青少年如果做出了负面的行为反应,家长不要急于去评判,特别是批评孩子,而要去发现,是不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压力变化?是什么诱因所造成的?

第三,要去评估和提供资源。首先是家长要主动去评估,如果青少年面对的任务和情境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无力应对,产生退缩、逃避,或是对抗等其他反应,应该去理解孩子。其次是支持孩子,帮助他提供足够的资源帮助他去解决问题。从失败的经历中总结出受益。把自己的经验借给孩子,陪着他反复练习,最后放手去让他尝试。

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应当承担孩子承担不了的外溢出来的焦虑和困难,积极鼓励孩子,培养他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不要将自己的焦虑祸延孩子。

主持人:现在的确许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都是带有焦虑情绪的,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大人平时与孩子沟通,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尚云:目前,家长的确很焦虑。当然,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不确定,就会让人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了不安和担心。作为家长,我们日常常说,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说作业,鸡飞狗跳。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优点,认为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而对自己孩子的缺点,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让自己暴躁焦虑。

每个人感受压力时,都有短期的担心,面对问题时,也可能紧张,应对新鲜事物时,也会有正常的害怕,这就是正常的焦虑情绪,它的存在,使我们进步得更快。而家长们的常用做法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更有动力,用灾难性的后果来给孩子施压,把焦虑当做了“助燃剂”,但是,要记住,适度的焦虑是动力,过度的焦虑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问题。

  当真正的威胁或者危险并不像个体所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感受到的症状仍然可能很强烈,甚至有时候,或许并不存在真正的危险,个体还是感到过度的担心和害怕,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的生活,这个就要引起重视了。可能有了焦虑障碍。需要进一步诊断。家长的焦虑也一般到不了障碍的程度。当然如果有以上的情况,就要主动求助了。

主持人:家长的焦虑不仅使自己心理难受更影响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怎样控制和缓解情绪呢?

尚云:很多的案例显示,家长焦虑的点有许多,孩子的字写不好、孩子太爱闹、孩子练习特长三心二意、孩子的成绩忽上忽下……都会让家长焦虑不安。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其他家长在朋友圈里晒娃儿的优秀,也让他焦虑不安。实际上,家长要清楚自己的焦虑源在什么地方?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表层上呈现出来担心孩子的学习,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安和担心,对自己未来不确定性的无能为力感。在这个问题上,就要家长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积极进行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自己的生命质量,变成更好的自己,在不确定的时代做确定的自己。势必能降低自己的焦虑,也不会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二是、更多地陪伴孩子。现在的问题在于家长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真正地陪伴孩子。陪伴的核心含义不是时间的长短,不是距离的远近,也不是说好听的话,而是全心全意为他。当孩子感受到你的诚心,那陪伴就是有效的。

三是、与孩子一起游戏,鼓励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现实世界的游戏。和孩子在一起,讨论设置游戏规则,一起游戏,去合作、竞争、相互接近、处理现实的事务。

还有呢,就是和字斟句酌,好好和孩子说话,不要过分抬高,也不要去不断贬低。

我想只要做到了以上这些,就可能缓解自己和孩子的焦虑,共同成长。

==================================================

问题微信平台在路上网友提问:梓云好,尚老师好,我的孩子现在处在青春期,时常喜怒无常的,我的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因为常年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寄宿在老人家,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于是很焦虑。孩子现在很难沟通,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尚云:这位在路上的听友,你好,感谢你的信任。青春期的孩子,的确饱受情绪变化的干扰,成长的因素,会让他的情绪变化很快,所以家长理解他的情绪,就非常重要了。日积月累的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就会带来心理问题,所以要允许他进行正常的情绪表达。青春期中孩子的情绪特点,包括了犹疑;冲动;困惑;矛盾;焦虑;愤怒;认死理。几乎所有的情绪词,两极性都很强,也就是像跷跷板的两头,忽而上忽而下,很容易变化,的确容易让孩子和家长都焦虑。所以一定要允许他进行表达,而不是要求他像个大人进行控制和压抑。

让孩子的情绪流动起来,是家长所要做的主要任务。即使出差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要创造条件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情况,听听他的生活。现在设备先进,通讯发达,只要想办法,都是可以陪伴孩子的,时空也并不是问题。只有陪伴,只有和孩子好好说话,才能帮助孩子去应对焦虑和其他的心理问题。